facebook馬英九先生
昨天到嘉義拜訪民國98年經典好米的得主莊有志先生,走訪他耕耘的農田、聆聽在地人訴說農村當前的困境,我感觸很深。
近年來稻米生產成本增加,包括肥料、油料等價格都持續上漲,讓農民生計壓力越來越大。因此,政府必須提高收購稻米的價格,我指示農委會研擬調漲的合理價格、維持市價的配套措施。尤其現在國際糧價高漲,政府也必須提高稻米安全存量,萬一國際上發生糧荒,國人也能安心。
我再一次邀請大家一起「多吃飯,愛台灣」,健康又環保。每人每餐多吃一口飯,一年就能減少4,600公頃農地休耕。而且,米食不需加工,在台灣生產在地消費,又符合減碳概念。台灣米非常好吃,而且吃法很多元,上次我在台東吃到「白米冰淇淋」,印象深刻。 【動動腦】政府要積極推廣全民米食,改善農民生活,你有什麼好點子嗎?我邀請大家一起動動腦。
20110424-總統赴嘉義拜訪經典好米得主莊有志先生
www.youtube.com
芻議
白米食用量下降已經是趨勢,由於白米算是精緻澱粉,對怕胖的民眾而言,避之唯恐不及,加上稻米耕種的勞力或肥料的施用,成本既高,對環境也未必有利。
以政府的立場,鼓吹吃米,讓農民就地增加收益,固然是最省事的方法,但這種逆勢的做法恐怕走不遠。
由4/24聯合報載,對土地的再利用,已有人想到其他做法。芳苑鄉有一位施明煌先生,在當地鼓吹種植小麥
http://mag.udn.com/mag/new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14681
事實上,台灣的精緻農業實力並不差,要鼓勵農民種植多樣化的作物,管道也已具備,加上台灣日益國際化,所食用的作物只能仰賴進口的種類也很多,在油價上漲,運輸成本提高的狀況下,這也許是一條可行的方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